行业新闻
博鱼boyu【精品栏目】天水宝藏——清水县博物馆馆藏北魏石刻佛造像
博鱼官方网站“一佛二菩萨”,佛教造像的经典样式,坚硬的砂砾岩,把佛祖曼妙的身姿永久地定格在了岩体上。1500年的风雨侵蚀,浮雕的表面有了斑驳的印记。但佛陀清秀的面容和神秘的微笑博鱼boyu,却清晰如初。
北魏石刻佛像,国家一级文物博鱼boyu,现收藏于清水县博物馆。造像为砂砾岩材质,通高30厘米,下宽14厘米。岩体上刻有高浮雕的“一佛二菩萨”造像,端坐中间的是佛祖释迦牟尼。佛祖左侧是以智慧闻名的文殊菩萨,右侧是以大行闻名的普贤菩萨,这三者合称“释迦三尊”。
时间回到1983年,在一次文物普查活动中,文物专家在清水县上邽乡白土崖村水帘洞庙内,发现了供奉在香案上的这尊石刻佛像。有关石刻佛像的来历,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佛像通身没有发现铭文。这尊佛像征集到博物馆后,一直封存于文物库房。
直到1996年的时候,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小组的专家才看到了这尊石刻佛像。专家认为:“清水县馆藏的北魏石刻佛像集合了北魏石刻佛造像的基本特征,颇具雄健之风,呈现出世俗化倾向,更贴近现实,是北魏石刻佛像转型时期的作品,难能可贵。”
北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凡的时代,在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中,鲜卑铁骑纵横驰骋,立足塞北,横扫关陇,挺进中原,实现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大统一。北魏大部分时期,由于国家动荡,民众的反战情绪高涨,所以佛教艺术十分兴盛。北魏佛教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佛教艺术瑰宝,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就是北魏石雕造像的杰出代表。
今天博鱼boyu,在天水地区绵延百里的石窟走廊上,大多数石窟开凿于北魏。麦积山石窟北魏时期的洞窟就有70多个,占到了洞窟总数的40%。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天水市东北,素有“关中屏障”之称,是中原与西北地区的古通道。其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佛教从汉代起便在清水得到了广泛传播。
北魏石刻佛像是北魏背屏式造像的精品,雄健的线条,于粗犷中表现出很强的写意精神。端坐中间的释迦牟尼佛双眼微闭,嘴角微微含笑,她盘腿禅坐,右手上举,袒露袈裟,左手抚膝,正在施印说法。站立在佛祖两侧的是中国人所熟悉的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这两尊菩萨站姿相同,她们头戴宝冠,双手合十,披巾绕肩下垂,神态虔诚自然。
在佛教造像中,“一佛二菩萨”是最为常见的造像模式,麦积山西崖的三尊摩崖大佛,塑造的就是佛教世界的“释迦三尊”。
石刻造像是北魏时期风行的一种佛教造像艺术,包括背屏式造像、背龛式造像和石刻造像碑。这种雕刻在岩体上面的佛像,大多采用高浮雕的手法,雕刻手法或细腻或粗犷,造型独特,风格各异,带有明显的异域特色。我国现存的北魏佛教造像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地。
麦积山石窟的133窟被称为“特窟”,这个北魏时期的洞窟集中了麦积山雕塑艺术的精华。这其中,编号为10号的北魏造像碑当属我国最为著名的石刻造像碑。10号造像碑讲述了释迦牟尼佛从出生到涅槃的全过程,造像采用高浮雕手法,雕有大小不等12幅画面,100多位身份不同的人物。整个画面将人物、动物、山石、树木巧妙组合,被誉为“六世纪最具魅力的造像碑之一”。
享有盛誉的“东方微笑”也在133窟,这尊小沙弥是北魏时期最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造像通过弟子微微凹进的嘴角,细眯的双眼,微微侧倾的颈项,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了一个少年温馨含蓄的微笑。
看过北魏石刻佛像的人,都被他恬静的笑容所征服,北魏给世人留下了微笑的信仰,以云冈石窟为其文化标志。北魏的石窟佛像,大多面带微笑,或喜悦,或淡然。工匠们在雕刻佛像的时候,不仅将温暖和煦的笑容雕琢在了佛像的脸上,还把佛祖的智慧传递给了信众。在那个动荡不安、民生苦难的时代,佛陀的微笑就是社会民众的希望。
北魏石刻佛像头顶雕刻了一尊化佛,他身着袈裟,打禅赤脚而坐,这样的造像风格,让石刻佛像充满了意趣。
一件看似普普通通的石刻佛像,却承载着过往的历史和时代的密码。褪去北魏宗教的狂热与虔诚,千年后的北魏石刻佛像依然从容,依然飘逸。石刻佛像于平静中展示出的人性之美,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有精神的慰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