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boyu博鱼南方第一石窟:雕刻在悬崖上的世界遗产
博鱼boyu作为中国唐宋时期石刻造像艺术的巅峰之作,重庆大足石刻群不仅规模宏大,刻艺精湛,内容丰富,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此外,大足石刻的绝美之处还在于,它不仅抛去了窟外加木结构的殿堂形式,也弃去了洞窟造像的固有形式,而最终选择与山崖连成一气,好似雕刻家们以苍天为室,以大地为纸而绘制出的巨幅历史画卷。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大足石刻所记录的,不仅是艺术和宗教,还有历史的兴衰。自从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诸多北方贵族、文人雅客、高僧道士、能工巧匠为了逃避战乱,大批入川。以画家为例,就有吴道子、卢楞伽、幸澄、赵公佑、范琼、陈皓、彭坚、张南本、孙位等先后入川。他们的到来,一方面使北方艺术与巴蜀固有文化得到融合,另一方面也给巴蜀文化艺术的繁荣注入了新的血液——这就为石窟艺术的落地生根创造了厚实的物质基础。
唐景福元年(892年),大足在韦君靖的统辖下,成为了四川东南部的政治军事中心。就是这位晚唐地方军事最高指挥韦君靖,在大足北山建设了用于屯兵的“永昌寨”,并在寨内崖上凿出了金仙,这也是大足石刻群像凿下的第一笔。
继韦君靖之后,又有检校司空守昌州刺史王宗靖、节度左押衙检校左散骑常侍兼衙史大夫上柱国赵师恪等,出资在北山造像,从而出现了大足石窟造像的第一次高潮。
赵智凤法名赵智宗,称赵本尊。出生在大足城东约10华里的来粮乡。他从小生长的地方就是古佛岩,或许是耳濡目染,5岁时,赵智凤便出家削发为僧。19岁回到大足后,赵智凤便以“发弘誓愿,善施法水,御灾捍患”为由,四处化缘,广募钱财,召集能工巧匠,苦心经营70年,在大足宝顶山的岩石上、洞穴里boyu博鱼,凡是可以雕凿的地方,全都凿出了佛像,凭借微薄之力先后建成大足宝顶山石刻的精华——小佛湾、大佛湾。
宝顶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东北15公里处,海拔527.83米。宝顶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南宋年间,四周以大佛湾为主体,小佛湾次之,2.5千米范围内山岩上遍刻佛像,共有巨型雕刻360余幅,以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二圣像、千手观音像等最为著名。
北山摩崖造像位于今重庆市大足县城北1.5公里的北山上,造像长约300多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历时250多年。现存雕刻造像5000多尊,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最优秀的代表。
信神不信教、信仰多元化,是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的独特本色。大足石刻中佛祖boyu博鱼、天帝、孔子,“三教”创始人不分高下地出现在同一个石窟之中,在世界宗教史上也堪称奇迹。例如石山第6窟,主像为正襟危坐的孔子,俨然似一佛祖或道君;其左右肃立着十哲弟子,个个持笏拱手,俨然十大菩萨。这些融洽共处的“三教”石像充分地说明,在公元10至13世纪,“三教”都受到人们的尊崇,“惩恶助善,同归于治”的“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潮已经巩固;世俗信仰对于“三教”的宗教界线已日渐淡漠。
而关于世俗化,大足石刻也有独特的解析:它以其浓厚的世俗信仰、纯朴的生活气息,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把石窟艺术生活化推到了空前的境地。在内容取舍和表现手法方面,大足石刻都力求与世俗生活及审美情趣紧密结合。其人物形象文静温和,衣饰华丽,身少;形体上力求美而不妖,丽而不娇。造像中,无论是佛、菩萨,还是罗汉、金刚,以及各种侍者像,都颇似现实中各类人物的真实写照。
特别是宝顶山摩崖造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情景之广泛,几乎应有尽有,颇似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中叶(宋代)的一座民间风俗画廊。无论王公大臣、官绅士庶、渔樵耕读,各类人物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而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又可以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生活画卷,它从各个侧面浓缩的反映了公元9至13世纪(晚唐、五代和两宋时期)的中国社会生活,使源于印度的石窟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此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
大足石刻之博大精深,是早、中期石窟艺术所不及的。题材丰富多彩,雕刻图文并茂,故事引人入胜。洋洋万像,无不栩栩如生,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威之以祸,诱之以福”的警世画卷,更是思想史、美术史、民俗学、宗教学的时代精神的缩影。
徜徉在宝顶山、北山之上,细细品味那些神态各异的造像,无不肃穆端庄,感情内向稳重,追求“超凡”、“绝尘”、“脱俗”的思想境界。
由于雕像依岩开凿,因势而起,故不受光线、地形的制约,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便于题材的展开和内容的连贯,从而形成鲜明的民族特色。大足石窟的雕刻技法,也较早、中期有了飞跃的发展,将圆雕、高浮雕、浅浮雕boyu博鱼、凸浮雕、阴雕五种雕刻手法发挥到了极致,并能融会贯通,以高浮雕为主要形式,然后再根据创作的需要辅以其他技法,使其艺术形象更加逼真,更加生动。
例如从长达27米的巨幅组雕《牧牛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山径崎岖、林泉幽静处,十牧人或将鞭驯牛,牵牛绕行;或并肩耳语,横笛独奏;或袒胸露怀,憨然憩睡;或舔蹄引水,跪地而息。人景交融,风趣盎然,如诗如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都是用多种技法雕凿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