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当博鱼boyu代雕塑·油画青年推介展”:回归社会回归现实

2024-03-09 23:24:2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博鱼官方网站澎湃新闻获悉,第二届“当代雕塑·油画青年推介展”近日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对外展出。二十四位年轻艺术家,通过色彩、形状、材料和空间,传递出了自己对于社会、文化和个体生活经验的独特解读。

  展览作品同时反映出雕塑创作的一个变化:青年艺术家重新回归社会,回归现实的倾向。他们以新的姿态介入社会,介入主题性创作,介入公共空间。

  两年一届的“当代雕塑·油画青年推介展”是在重视青年艺术人才培养的社会大背景下,借助文教结合的契机,整合社会资源推动中国青年艺术创作往纵深发展。记者了解到,自发布征集通知后,组委会共收到310位符合参选条件的青年艺术家申报材料。经专家评审会评审,最终遴选出雕塑和油画各12位青年艺术家入选参展,共计70余件作品参加展出。

  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在主题、视角和观点方面均有新颖之处,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艺术语言,通过色彩、形状、材料和空间表达,体现出了对社会和文化变化的敏感,传递出他们对于社会、文化和个体生活经验的独特解读。

  在现场可以直接感受到,生动有趣、传统与年轻审美相结合,是雕塑板块作品的一大特点。青年艺术家任斯蒙的《穹下之灵》系列,取地球上的生灵之意,作品以动物惬意悠闲的姿态呈现。作者融合借鉴古代动物造像,如汉画像石中的动物造像构图、线条、青铜动物或石刻动物的传统纹样等元素,再结合了当代雕塑的语言及表现手法。在色彩方面,任斯蒙倾向于清新的表达,呈现出了具有历史痕迹但趣味十足的当代雕塑作品。

  尹智欣的作品《景阳冈上》《倒拔垂柳》《钟馗跳判》都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作者用简练的雕塑语言塑造了武松的无畏、鲁智深的果敢,《钟馗跳判》则是向传统戏曲致敬。

  孟胡蝶则在老家具、石、骨、木、陶、瓷等碎片中“找碴对缝”,各种碎片材料从沉寂中苏醒,并相互激发、积面成体,碎片之间的互为塑造,形成了材料本自具足的造型方式。这组名为《不息的循环》,看似是“我”在创作,实际上是听命于碎片,各种碎片材料已将自身的脆弱性淬炼为不息的循环,让观看者不由地驻足想象。

  杨洋的《人民梦想的容器》是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创作扶持项目作品,通过超写实陶瓷雕塑表现改革开放四十年人们出行的各种行囊博鱼boyu。行囊承载着人们远方的梦想,四十年间,行囊的形态也在不断改变。在艺术作品中,作者用这种更微观的方式巧妙地展现了宏大的历史画卷,也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歌颂。

  油画板块上,观众则能看到青年创作者对社会议题、高速发展下人与社会关系的审思。卜萱《被“”压弯的女性》是围绕女性议题创作的。在这幅画里,有扭曲的都不被识别的一个裸体人形,力图呈现的是女性在被压抑被攻击时的不堪重负。但作者显然不想让整个画面太压抑,选择了不那么沉重,较为明亮的色彩,向观众传递了对未来的希望。

  时代的变迁,城市面貌的不断刷新,旧家园的拆迁,新家园的重建,让人们来不及和过去时光好好道别。唐雨竹的一组《岁月》,用写实的绘画语言描绘有温度的老物件。这些老物件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作者通过塑造它们身上散发的斑驳时光,让观众寻找了自己“回乡”的道路。

  现代工业下梳理与冷漠的状态可以如何表达?魏志成的这组《生产之镜》系列作品创作于2022年,作者想着重挖掘在当代工业化状态下,人在这种流水线生产关系中所处的某种疏离、异化和性格模糊的状态。“我关注于这种流水线生产所蕴含的某种冷漠、光洁、简约甚至眩晕般的规整和严谨的秩序感,这一工业化的生产场景与硬边绘画和极简绘画所推崇的美学有着某种同一性的内在关系。”魏志成介绍,希望作品可以传达出当代流水线工厂所特有的几何学美感、硬边的抽象图形博鱼boyu、这种生产所导致的人的疏离、与自然世界的对立与紧张状态等意象。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青年雕塑创作中对新媒体、新技术手段的运用早已蔚然成风。其中引人入胜的部分就包括大量对新的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3D打印雕塑、影像作品、动画作品、动态雕塑、声光电技术的运用、交互感应技术的运用等比比皆是。对新技术的敏感和兴趣,成为青年雕塑家得天独厚的优势。

  此次展览由中国雕塑学会、上海油画雕塑院、上海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联合主办。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认为,今天的青年艺术家面临一个重新思考的过程:重新思考个人生活、生命体验与雕塑的关系;人、雕塑作品与空间的关系;人的活动与雕塑场域、环境的关系;物理空间、生活空间、艺术空间之间的丰富关系以及雕塑空间存在方式的多样性。

  “近些年,我们还观察到,青年雕塑家对物、物性、雕塑材料极为重视,热情不减。他们正是借助这些丰富、具体、可感、可触的物质材料来构筑一个实体世界,来彰显和印证雕塑的独有价值和自身的存在价值。”孙振华还观察到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青年艺术家重新回归社会,回归现实的倾向。他们以新的姿态介入社会,介入主题性创作,介入公共空间;越来越多的当代雕塑家开始深入乡村,深入基层;尝试参与式艺术。这些变化在我们的展览中也都得到了充分印证。”

  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江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博鱼boyu,看青年人的作品总是令人感到激动和充满希望的,“大家可以在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他们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他们是困惑的,又是清醒的;他们是犹疑的,又是勇敢的;他们是现实的,又是诗意的。人类的未来在充满着诸多机遇与可能的同时,也面对着更多的挑战和不确定。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如何给数字时代人类的心灵予以安放和慰藉?面对这样的问题,艺术或许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解决途径和方式。在这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显然看到了这样的思考和探索。”

  此次展览持续至8月5日,上海展出之后,将于9月巡展至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搜索